搜贴子 搜作者(贴子) 搜作者(回复)
太原家教网首页 | 
社区首页 > 其它科目 > 浏览
楼主
化学研究性学习模式
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已被教育界普遍认同。面对这一必须发展的新生事物,理性的教育界人士表现出了高度的务实精神: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指明了21世纪国民素质的方向,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身行动。等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材料积累丰富后,再总结和抽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一、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
  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上海市二期课改拟出的“21世纪化学学科行动纲领”明确了基础教育三个课程板块。拓展课和研究性学习板块是需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地进行的。通过这样的课程改革试验来达到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据此构建的化学研究性学习模式,仅仅是我们的实际情况的产物,并不希望因此而限制别的特色,别的模式。
  (一)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基础
  二期课改中拓展课程板块,原意在于拓展学生基础课的知识视野。但是,由于“应试”仍然是现阶段基础教育中影响力巨大的指标,拓展课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无疑影响了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时,必须首先有足够的拓展准备,逐渐地介入,让学生对“研究”这件原以为高深莫测的事有一个足够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反之,若突然介入,必然造成学生知识素质与研究课题、心理素质与“研究”本身产生较大的错位,从而导致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不响应的现象!
  (二)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原则
  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时,必须遵循三个原则,才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1)对学生而言,必须遵循“自主而不制主”的原则。在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中,必须时时刻刻按照该原则进行,使学生在每一次研究过程中保持80%以上的贡献度,让他们能够体验、参与、协作、思考、实验、调查、采访、写作、应变……
  (2)对导师而言,必须遵循“指导而不主导”的原则。研究性学习的导师作用能不能准确定位,对研究题目本身影响不大,但是对学生的发展影响却比较大。根据我们的模式总结体会,导师在每一轮的研究性学习之中贡献度不宜超过20%。一般主要在选题、步骤、方法或关键问题上引导学生思考,决不能代替学生考虑。
  (3)对化学而言,选取小课题时必须遵循“选化学或化学交叉的题目”的原则,才能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
  二、构建“社团—研究—校本”模式
  根据上述三个原则,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们构建了“社团—研究—校本”的立体模式,并按此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证实了其存在的意义(如下图所示)。

  该模式为三环节阶段模式。最根本之处在于:它可以彻底解决研究性学习的发展问题,能够将各地、各校、各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归纳为能进行系统管理和引导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环节,使研究性学习开放地发展,始终保持研究性学习在学生中的生命力。因为该模式提供了学生全方位体验成长、体验成就感的最大时空,提供了最大限度肯定学生的载体——校本,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打分、答辩、评奖了事。
  第一环节:以兴趣、自愿、自主为原则,成立相应的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社团,利用社团轻松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状态下参与交流,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放松状态吸取相关知识、吸取间接经验,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因此也可称这个环节为“前研究性学习”。
  第二环节:以积极、自主为原则,进行研究性学习。此前,必须让研究者清楚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两个误区。
  去掉“作文”认识。一些同学往往把研究性学习简单化,选题无方向性,且多为“议论议论”了事的作文;另一些同学则认为“研究”高深莫测,是科学家的事。其实,研究性学习中仍然突出“学习”。其本质不外乎就是要求研究者用已有的知识或可以查阅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小课题,用以积累知识,体验过程及其成就感。
  去掉“剪拼”认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基础教育领域后,你不用担心学生没有查阅资料的多元渠道。应该重视选题中“主题”与“课题”的关系,学生容易把“主题”当做“课题”,在网上、图书馆及其他渠道找来一大堆资料,剪剪贴贴,构成“研究性学习”论文。实际上,真正有价值的选题通常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找得到的是背景资料。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将现有的新问题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放大、而不是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找答案!
  第三环节:以合作、自主为原则,组织编辑学科性研究性学习成果集,或者编辑专题式研究性学习网页供上网交流,形成能持久肯定学生成果的机制,并可以为学校的拓展性课程提供教参资料,传承相关知识,使后来的同学能够方便地站在自己学兄学姐的肩上开始“研究”。
  三、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主题板块
  在三环节模式下,只有确定适宜的主题板块,才能正确地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程序。
  (一)“化学论谈—谈论化学”主题板块
  将“化学论谈—谈论化学”的主题划分为专题讲座、趣味实验、资料交流、答辩观摩四个板块。专题讲座聘请相关教师对基础课程中有关化学拓展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以便拓展同学的知识面,感受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并学会权衡化学与技术、社会、自然之间的全局关系。趣味实验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和理论性的趣味实验供同学做,并要求探索实验“趣味”的原因。资料交流要求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中有无与化学相关的现象,选取最感兴趣的主题,收集和查阅资料,并整理成有一定视角的系统资料,在社团内进行交流、讨论,达到选取主题、集体共享知识、共同拓展视野的目的。答辩观摩分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选取有争议的与化学有关的科技话题,请同学通过准备后,分出两组进行辩论,用以增强同学对科技的态度的人文性;另一种方式是组织同学参加高年级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会,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方法。
  这一主题板块进行后,期望在知识的有序性和系统性方面产生变化,由分散的、凌乱的、无序的知识体系向集中的、有序的、系统性强的知识体系转变。同时,要求同学在经历该主题板块后,能够选出各小组的方向明确、范围适宜的研究小课题。
  (二)“研究题目”主题板块
  根据各组选定的研究小课题,按研究性学习的程序划分为资料处理、确定框架、拟论方案、实施方案、论文答辩五个板块进行研究。
  这一板块进行后,期望将课题所有相关知识由点到面地放大,并且是有序的,这些放大的内容大部分还应该是研究者研究出来的。
  (三)“我们的化学”主题板块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总结、升华、反思阶段。把与化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成集或汇编成网页。可以划分为实验研究、设计发明、绿色化学、研究案例等四五个板块。实验研究主要汇集用化学实验来探索、求证、立论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设计发明汇集一些原始的选题设计,以及与化学相关的仪器改进、实用发明等内容;绿色化学汇集化学技术与人、自然、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研究的成果;案例研究汇集各小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背景、重要体会和关键环节解决的经历及其分析点评的内容。这一阶段可以看做是“后研究性学习”阶段。
  因此,要用主题为研究中的各环节定调,以便各板块执行的主体——研究性学习小组易于把握研究性学习的进程。
  这一板块进行后,期望把“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的所有化学知识,或与化学有关的知识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有序、系统的处理,统合为化学领域的独特知识系统。
  四、模式实施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中应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而非“主导”作用。在主体与主导的“双主”教学关系中,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两者相遇常常发生错位现象。即使这种关系把握得比较好,教师也必须事先准备几条从问题通向答案的渠道。但是,在主体与指导的关系中,教师只能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环节中遇到的方法、态度、程序等问题作引导,因为教师也难于在研究题目与研究结论之间事先准备答案。如果能这样,该选题本身就没有什么价值。
  前研究性学习阶段中,教师指导的重点放在如何建立社团,并使之规范化按板块运行,引导学生按兴趣、自发、自主报名,确定社团的方向和名称,拟定社团章程、管理办法、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等,最终使每一小组能够选出自己的、比较可行的选题。
  研究性学习阶段中,教师要在研究程序、方案、态度、方法以等常规方面进行引导。重点放在“挫折”引导和“思维”引导两方面,这两个重点的突破能协助学生把常规研究进行质的提升。
  后研究性学习阶段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中去,平等、自由地与他们讨论成果汇集的框架、形式、题材等,并使同学真正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研究性学习成果得到持久的肯定和认可,才能把同学、教师、学科、学校等多方面的利益统合到同一载体上来,从而使他们更乐于去完成该环节的工作,锻炼自己。
作者:王老师(495105)07-06-16 20:58回复此贴
回复内容:
百分·太原家教网 ©200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