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贴子 搜作者(贴子) 搜作者(回复)
太原家教网首页 | 
社区首页 > 语文专区 > 浏览
楼主
小学生大量阅读指导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 、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生培养成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终身有用的事情。在阅读教学中,让小学生如何掌握一些读书路径,我进行了下面几种做法:
(一) 重视朗读训练
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读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朗读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朗读作为一项阅读的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文体不同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或者为了指导朗读,教师可以对整篇课文或者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教师亲自示范,学生才能模仿、效法到掌握、运用。如果教师只是反复要求“要读出感情来”,学生仍然不知道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来。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有具体的榜样,就容易掌握速度、停顿、语气、音调等方面得分寸。我在范读前,先对整篇文章进行钻研、感悟,有录音带时认真听一下录音,然后将课文朗读十几遍或更多遍,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这样范读时不易出错,镇定从容,学生才佩服你,听你的话,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当教材中出现长句、结构复杂或学生难懂的片断,教师采取领读的办法,引领学生读通、读顺,并指导和训练学生要把视线放宽一点,一次多看几个字,避免读破词、读破句,为理解带来困难。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课文,也为了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有几个人或全组全班学生接读。为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或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可出示相关提示问题,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勾画。为了诱发想象,体会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或古诗词,教师指导学生小声自由读或闭目听教师吟诵。为了提高兴趣,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对故事情节强或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为了强化记忆,活跃气氛,诗歌、警句或精彩的“点精”之笔也可以齐读。为了较好地进行朗读训练,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刚开始可采用师生相互伴读,有一定基础后,为了提高朗读效果,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比赛。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读的形式,便于学生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但是不论采取什么形式,都归结到一点上,就是让学生走近作者,进入课文,去想象,去体会,去理解,去表达,全身心地感受,使朗读达到语言与语境的融合,情感与情理的结合,情思与情趣的一体。这样朗读才能达到“言自口出”“情自心达”的效果。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同、理解水平不同、认识能力的不同,因而对语义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也存在差异。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允许学生凭自己理解进行朗读,只要符合情理,一概予以肯定。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朗读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自我把握学法的能力。
(二) 预习时的读
对低年级学生,我经常告诉他们:学习一篇课文,并不是从老师讲课开始的,而是从自己事先预习就开始的,一定要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从中年级起,要求预习做好三件事:第一,初读课文。把课文从头到尾仔细读一遍,知道其主要内容。第二,扫除障碍。通过查、想、问,知道生字的读音,基本理解新词的意思,大体懂得句子含义,初步弄清段落、层次的划分。第三,找出“三点”。根据我或课本提出的问题,找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为了提高预习质量,我主要抓了两个环节:提问设计和效果检查。目的让学生体会到,通过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就能有目的、有重点地集中精力注意重点、消除难点、澄清疑点,提高听课效果。
(三) 课堂上的读
阅读教学强调读。可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读这么多遍。这时我反复讲给他们听,每读一遍应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要自觉使用“四步读书法”:(1)初读。在预习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全文梗概,在上下文中理解生词难句。(2)细读。弄清段落层次,把握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3)精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捕捉文章精华,领会中心思想。(4)评读。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写作特点进行评价鉴赏,形成对全文的整体认识。这种区分不同层次,步步高、步步深的读书方法,符合从整体(初读)到部分(细读和精读),在回到整体(评读)的阅读过程一般规律,学生读起来不致茫无头绪,从“老师叫读就读”的盲目、被动状态解脱出来
(四) 课后的读
不少学生认为一篇课文在课前、课上已读了多遍,课后用不着再读,或产生厌烦情绪,不想再读。这时我就把遗忘规律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当天及时复习可以节约百分之六、七十的时间和精力。即使第二天不检测,不检查背书,也应当每晚把当天所学内容回想一下,。方法是:(1)回忆。打开书之前先把课堂上学的课文回想一下,还可试试课文能背出多少。(2)重读课文。打开课本,仔细读(朗读和默读)课文,看自己回忆得是否正确、全面,错漏在哪里。尽可能有新的发现。(3)翻阅、补充笔记。把课堂笔记看一遍,与课文对照,做到提纲挈领、化繁为简地深入理解课文。还可以记下课文的重点和自己学后心得体会。(4)背诵。除了老师布置要背的以外,自己可选择一些课文或段落背诵。
(五) 学会略读
略读不要求对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作精细的分析、理解,只要求理解读者想要理解的那部分语言或内容。因此,就学生而言,略读的特点是“提纲挈领”,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写作特点。略读的目的是培养有针对性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或内容的能力,主要是:分析概括能力;把握重点词、句、段,主要的人物、情节和表达形式,从中理出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写作方法的能力。帮助学生把精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去。如何略读,我从三方面进行指导:
(1)指导知识迁移。
帮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是自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处理自读课时,可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复习巩固、加深理解有关知识,实现学习的迁移。
(2)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应有不同的方法和重点,这时告诉学生:记叙文(特别是小说、故事),抓住主要情节,了解重点人物,体会其思想情感;诗歌,着重学习遣词用句,进行综合感受;知识性文章,了解知识要点,作摘记;议论性文章,抓主要观点;古文,除疏通字句了解文意,还要能对文中涉及的人物、事件作出粗浅的评价。
(3)指导思索提问。
略读不等于“粗略地读”“疏忽地读”。对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我从不简单地将答案或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更换角度进行诱导,让学生经过思索、议论,自己得出结论。
还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由同学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所提问题是否恰当、有无价值,解答得是否正确,要及时作出评价。
(六) 课外的读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只有大量阅读课外书,才能将一些阅读方法得以巩固和熟练,也从而更好地将读书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去,这样增进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又紧,同时又要达到大量阅读课外书的目的,现介绍几种有效阅读方式:(1)扫描式。用很快的速度把全文(书)粗略一遍,对整体内容略知大概即可,仅对每句话中一些重要的字词或特殊的句式给以注意。(2)、跳跃式。不必从头到尾读完全文,只选择其中一些重要章节、段落和关键词句,以最快的正常速度阅读。(3)翻阅式。信手翻开书籍报刊,目光所及,感兴趣就读下去,偶而捕捉到佳句好词妙题,即可记下。
综合上述,突出的都是一个“读”。只有反反复复地读,才能促使学生认识能力不断发展和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刘老师(283821)07-10-15 16:10回复此贴
回复内容:
百分·太原家教网 ©2003-2015